【心灵护航】这份高考后心理调适指南请查收 适度放松 规划未来

  • 来源:义乌城市网
  • 时间:2023-06-18 08:13:23

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,高考结束后,从高度紧张到突然松弛,考生的心理状态和作息等与考前产生巨大变化,同时在等待分数、等待报考、等待录取和家长的期待等一系列应激反应中,考生的心理起伏比较大。


(资料图片)

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刘建辉指出,高考考生心理危机发生率考后高于考前,家长应关注考生的“后高考心理”。很多考生在经历几个月紧张迎考之后,各种心理需求在高考后一段时间会出现“井喷”现象,加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考后心理不像考前那么关注,在多重应激条件下,若调适不当,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、行为和情绪变化等“适应性障碍”。

高考后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?考生和家长该如何调整?这份高考后心理调适指南请查收。

树人中学高三学生“出征”高考

高考后 “乖乖女”性格突变

“女儿考试完自我感觉良好,一家人也特别高兴,可是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,变得很暴躁,长这么大第一次和爸爸妈妈顶嘴吵架,挺心寒的。”佳兴(化名)的爸爸徐先生担忧地说道。

据徐先生介绍,女儿从小就十分懂事、安静,甚至有些内向。高考结束后,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外出旅游,但是每天都和不同的朋友聚会。喝酒、上KTV、夜不归宿,这些和佳兴“乖乖女”形象毫不沾边的事,最近却成了她的家常便饭。“前两天晚上11点多,她才回家,喝了很多酒,还闻到烟味,妈妈说了她两句,没想到她立即就急了,指着我们说不理解她,高考完也不让她放松,上了大学再也不回家了。”徐先生说,现在想起这些话都十分心寒,他实在不知道女儿这是怎么了。

对此,刘建辉表示,部分考生出现一种“总算考完了,万事大吉”的心态,尤其对于超常发挥的学生,他们由一个高度紧绷的心态到一个完全放松、兴奋过度的心理状态,这期间很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行为偏差,选择一些不恰当的娱乐方式,比如彻夜狂欢、打游戏、刷手机等,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,不但不利于身体舒缓,健康还会受到影响。

刘建辉建议徐先生与女儿好好谈一谈考后出现的心理波动,将内心压抑已久的情感,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。另外考后放松也需适度,不要打乱白昼规律、沾染不良习气,可以选择全家游,既达到放松目的,又能增进家人感情。

高考后 患得患失怀疑自己

徐源(化名)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学生,他在农村上了小学和初中,中考后进入城区上高中,但学习成绩与身边其他学生有所差距,尤其是英语和实验类学科。为追赶上同学,高中三年他十分勤奋,最早到教室、最晚回宿舍,可是成绩依然上不去,在高三下半学期勉强进入班级中游。这时,老师提出了一个目标,让他利用半年时间提高成绩,这成为他废寝忘食学习的动力。

考完后他迫不及待和同学估分,结果估算出自己刚过本科线,他开始觉得自己长久以来的努力都是徒劳,觉得自己是因为智力水平低于其他同学,所以考不出好成绩。

最近一次同学聚会,成为压垮他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吃饭时,大家兴致盎然地讨论一起报考哪所院校,希望大学时还能在一座城市,可是这些话语像一把把锋利的匕首扎在他的心头,问到他时,徐源十分尴尬。受此打击后,性格内向的徐源更加不爱说话了,有时一天也不吱几声,看着电视时也会发呆。

“估分够不上自己想读的大学,儿子考完试后就闷闷不乐,最近情绪很不好,吃饭说吃不下,也不怎么说话。”看着茶饭不思的儿子,徐源的妈妈担忧地说,“我和他爸看在眼里急在心头,成绩都还没出来,人已经这样颓废了,成绩公布后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。”

高考后常见的心理问题

从高度紧张到突然松弛,再加上估分成绩不理想,容易爆出不少心理问题。通过调查统计,高考后的一段时间,考生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心理问题类型。

放纵型心理:狂欢几天几夜

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,得好好犒劳自己,弥补自己多年来的艰苦奋斗,有的考生一睡好几天,有的一连玩几天几夜的网络游戏。压力的宣泄要缓慢进行,最忌讳的就是从考前的极度紧张到考后的极度放松、放纵,骤然的压力释放易染上一些不良习惯。

抑郁型心理:自怨自责情绪低落

这类考生估分结束后,觉得自己会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,表现为吃不好、睡不好,情绪低落,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、强迫行为,自怨自责。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,让人觉得难以理喻,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。

焦虑型心理:患得患失严重

考后焦虑型心理也比较常见,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患得患失的状况,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。他们往往期望值比较高,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,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。这种焦虑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,还会持续加重。比如有些高考学子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、再从失眠到抑郁等。尤其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,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数上时,这种感觉更明显。

迷茫型心理:一下子失去生活重心

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,会出现一种虚无、无所适从的真空状态。特别对一些在学习路上被父母、老师推着走的考生,这种感觉会更明显。考生往往美美地睡几天,把长期缺失的睡眠补一下。但过了几天,却发觉自己无所事事,心里空空的,茫然不知所措、百无聊赖,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,找不到自己的方向,甚至将这种心理带到大学。

咨询师观点

家长学会尊重孩子 做好“避风港”

考生经历了高考前的思想焦虑和心理疲劳,如果考得不理想,又承受着来自家庭、学校的压力,精神高度紧张、疲惫,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。刘建辉解释,这些症状其实是心理失衡的正常情绪表达,家长不用太紧张。不过如果心理压力过大、时间过长,就不利于心理健康,甚至还会转化为心理障碍。此类考生要懂得宣泄悲观情绪,学会积极休息。

“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父母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关系。”采访中,刘建辉表示,高考后考生家长也要有个心理调整的过程,充分发挥“避风港”的作用,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。对于考得不理想的孩子,要积极关注与鼓励,营造宽松的气氛,鼓励、允许孩子把烦恼和痛苦说出来。不要埋怨指责,更不能讽刺、奚落、打骂或是惩罚,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发泄到已有巨大压力的孩子身上。这样只会助长孩子的自卑情绪,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。高考后如何高质量地做好“避风港”?刘建辉也分享了一些建议。

尊重孩子的报考意愿。填写志愿和专业时以学生个人意愿为主,家长可以提供建议,但不能强迫。不少大学生在家长的强迫下选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和学校,整天浑浑噩噩度日,临近毕业时才发现自己虚度4年时光,开始焦虑抑郁。

引导孩子接触新事物。新事物可以是出去兼职打工体验生活,可以是报班培养兴趣爱好,可以是外出旅游,可以是健身撸铁,可以是宅在家撸猫看电影读经典打游戏,可以是提前学习所选大学专业的相关知识……不管任何选择,首先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,其次是结合家庭实际情况一起协商。

关于手机和电脑管理。手机和电脑已经是人的“体外器官”了,生活工作学习娱乐都离不开电子设备,家长需要注意的是:游戏充值、用眼健康、作息规律。莫要说你眼睛近视、感冒发烧都是玩手机玩的,这些话语容易让亲子矛盾升级。

高考后2个月以保证健康的生活规律为主,家长也可以利用等待成绩的这段时间,帮孩子寻找一些兴趣爱好,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。不管如何,家长们切记不要有一种“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”的傲慢,学会尊重孩子的主观想法。你的孩子长大了,尊重他的独立人格和思想才是亲子关系和谐的关键,而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在问题发生后可以得到合理解决的基础。

关键词:

精彩推送

建筑节点构造图集
观点 2023/06/18
极兔终于“蹦”上IPO
要闻 2023/06/17
袅娜(袅)
观点 2023/06/17

资讯播报

插入导频_即时看
热点 2023/06/17
养老保险领取-热门看点
头条 2023/06/17